面临的求职困境,需要规避的之道
尽管苦读十年书,却在步入社会的初期感受前途迷茫。近年的情况看来,部分毕业生或即将面对的,不止是找工作,甚至有人对能否继续获得稳定的就业表示了疑虑。即便频繁支持,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仍难减缓。
那么问题根源又何在呢?
人力资源部的同仁也许抱怨着应届毕业生的困境:一位同仁分享到,“接下来我决定先暂缓招募新毕业的青年。因为即使让他们看起来似乎尽心尽职,实际上一旦涉及实际操作或短时间后,常常听到的是他们的抱怨和离职意愿。” 技术部也有些困扰,“收到的人才并未达到我们期待的素质水平。有的人认为自己了解一些知识,但实际上并不能转化为实践,有的还对我们的团队提出批评,希望我们按照他们的理想模式来工作。”
但真正的职场人,并不只是要求薪水。
从企业视角来看:大学生时,既看重他们低成本的投入,也期待他们能够成为企业人才梯队的一部分。但当到的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时,企业自然会重新考虑是否需要继续招募毕业生。
从毕业生视角来看:部分人认为工作应满足他们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可能觉得工资过低、工作过于琐碎或者认为其职位过于底层而难以实现其价值追求。还有部分毕业生寻求迅速的成功与成就感,但他们尚未完全认识到自身的定位与能力的不足,就轻易选择了换公司、换岗位、跳槽。
那么谁又被贴上了“不负责任”的标签?
1: 急功近利者
在日益受到消费影响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期望值高居不下。因此很多毕业生可能因此选择工作易变、公司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操作简历——这不是企业所需。一个求职者经常的变动就业给企业带来了稳定性隐患,其被视为上的重要人物。
2: 逃避者
那些在面试前用“拉肚子”来延迟面试的求职者正渐渐成为企业的避雷针。当其面对工作难题时,会寻找理由回避工作,如通过制造小障碍或用借口延迟工作以实现个人“备胎”策略的毕业生也常常被拉入。
3: 过于“友善”的求职者
过度的顺从和“太好”的回答并不能代表真实的自我和职业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求职者过于谦卑和“太好”,可能会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4: 随性而为的职场人
职场并非只讲“公平”“平等”,而是需要效率和成果。那些过于随性、不注重团队合作、缺乏职业规划的职场新人往往难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