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指南: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安利的专业建议
如今,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走进健身房。但需要注意,不合理的健身顺序或盲目操练可能会降低锻炼效果,甚至造成运动损伤。针对此问题,北京体育大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的资深教授王安利将为大家解答健身房健身的适宜顺序。
一、起首:热身环节(推荐时长10~15分钟)
热身环节常常被初入健身房的朋友所忽视。王教授强调,热身不仅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还能提升运动表现和关节灵活性。他建议进行低强度活动,如膝关节的伸展运动,然后进行几分钟的慢跑。为获得更好的热身效果,建议于室外进行此环节;跑后则建议轻松行走,同时加大手臂摆动幅度。根据具体的锻炼项目,可针对性地选择热身活动,例如在进行动感单车训练前,可以先行进行开合跳、箭步深蹲和腿部拉伸来预激活腿部肌肉和呼吸系统。
二、主体:锻炼计划(建议一次训练时间约一小时)
许多人刚到健身房即开始高强度的跑步,消耗大量能量后便很难继续后续的力量训练。正确的方法应为先进行如哑铃弯举、深蹲等能够提升身体代谢的无氧运动后,再进行有氧运动。这样可以实现更高效的锻炼效果,同时请注意总训练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
在进行器械训练时,应注意由大器械逐渐过渡到小器械,若顺序颠倒可能会造成精力不足的情况;在调整训练强度时,应遵循由轻至重的原则,如从1磅、3磅逐渐增加至5磅或更重;在练习组数上,建议从2组开始并逐步增加,每组动作建议重复12~15次。对于新手而言,建议首先尝试固定器械如史密斯机进行力量训练,待熟悉肌肉收缩和发力技巧后,再逐渐尝试自由重量训练等更为复杂的动作。
三、收尾:整理与放松(推荐时长5~10分钟)
完成锻炼后,进行短暂的整理活动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促进肌肉更快恢复,还能有效预防肌肉、损伤及酸痛。例如可以进行短距离的快走或慢跑、简单的拉伸等。放松活动也应具有针对性,即根据锻炼时主要使用的肌肉群进行相应的放松活动。例如动感单车训练主要使用腿部和肩部肌肉,因此在训练后应着重进行腿部的拉伸及肩部的转动等放松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