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DR的实践运用与光纤断点测试指南
一、认识OTDR参数的重要性
在进行光纤相关项目时,我们经常依赖OTDR(光时域反射仪)来工作。特别在测量光纤故障和断点位置时,对OTDR的参数设置和数据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其操作流程大致分为三步:参数设定、数据获取和曲线分析。以下是人工设置测量参数的关键点:
1. 波长选择(λ):
鉴于不同波长对应不同的光线特性(如衰减、微弯等),测试波长的选择通常需与系统传输通信的波长相匹配。例如,若系统使用1550波长传输,那么测试时也应选择1550nm波长。
2. 脉宽(Pulse Width):
脉宽的长度影响着动态测量范围及测量距离。脉宽越长,动态测量范围也越大,但同时会在OTDR曲线波形中产生更大的盲区。脉宽周期通常以纳秒(ns)为单位进行表示。
3. 测量范围(Range):
测量范围指的是OTDR获取数据取样的最大距离,该参数决定了取样的分辨率。最佳的设置通常为待测光纤长度的1.5至2倍距离之间。
4. 平均时间:
后向散射光信号通常极其微弱,需要通过统计平均的方式来提高信噪比。平均时间越长,信噪比越高。虽然更长的平均时间可能带来更高的信噪比改善,但超过一定时间后,如超过10分钟,对信噪比的进一步提升并不明显。一般建议将平均时间控制在不超过3分钟。
5. 光纤参数:
包括折射率和后向散射系数等参数的设置需参考光纤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折射率与距离测量有关,而后向散射系数则影响反射与回波损耗的测量结果。
参数设定完毕后,OTDR便能发送光脉冲并接收由光纤链路散射和反射的光,通过对光电探测器的输出取样,我们便能得到OTDR曲线,进而分析光纤质量。
二、OTDR的实际操作与光纤断点定位
在操作OTDR时,首先需连接OTDR与故障光纤的纤盘,然后开机并进入设置界面。在设置界面中,需正确选择距离范围、波长等参数。完成设置后,按下平均测量键开始测量。通过分析OTDR曲线,我们可以确定光纤中是否存在断点以及断点的具置。
三、操作注意事项与光纤质量判别
1. 光纤质量简单判别法:
正常的OTDR测试光线曲线应具有一致的斜率。若某段斜率突然增大,可能表明该段光纤衰减较大。若曲线形状不规则、斜率起伏较大,可能表示光纤质量严重劣化,不符合通信要求。
2. 波长选择与测试方向:
1550nm波长通常用于更远距离的测试,且对光纤弯曲更敏感。在实际的光缆维护工作中,为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通常会对两种波长都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对于正增益现象和超过距离的线路,需进行双向测试分析计算。
3. 接头清洁的重要性:
在将光纤活接头接入OTDR前,必须确保接头清洁,包括OTDR的输出接头和被测活接头。不清洁的接头可能导致插入损耗大、测量结果不可靠、曲线多噪音,甚至可能损坏OTDR。应避免使用酒精以外的清洗剂或折射率匹配液,以免损坏光纤连接器内的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