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 使用前准备
--
刻度尺在测量之前必须经过检查,首先要观察其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图1展示了这些特点。
2. 刻度尺的使用步骤
--
(1)在使用刻度尺前,应先明确其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2)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密贴合被测物体表面,以减少误差。
图2展示了正确的放置方式。
(3)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并与刻度线正对,以确保准确读数。
图3演示了正确的读数姿势。
(4)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记录时也可以从其他刻度线开始量起。
3. 刻度尺的读数技巧
(1)读数时,视线需与刻度尺垂直并正视刻度线。
(2)先读取到最小分度值,然后估计并读取到下一位小数点后的数值。
(3)最终结果需标明单位。
4. 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此法适用于测量微小量,通过累加多个微小量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2)替代法:用于测量与被测物体等值的量,以替代直接测量。
(3)平移法: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长度,如球的直径或圆锥体的高。
(4)滚动法:用于测量曲线路径的长度,如通过测量的周长和滚动圈数来计算。
5. 误差的处理与避免
(1)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虽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一种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2)活学活用实例分析
--
(1)选择题部分: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请参见下文解析。
解析:使用精密工具并不能完全避免误差,只能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有效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时估读值应恰到好处,多估读并无意义。故B选项正确。
(2)刻度尺的选择与使用:在图甲中,正确放置的刻度尺是A,其分度值为1mm,且A刻度尺的精确度更高。物体的长度为2.20cm。
(3)多次测量的目的:用刻度尺测量某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错误的数据是26.42 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取平均值后)26.12 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