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各类学术或职业项目时,经常遇到一个要求,那就是关于GPA的最低标准,如GPA不低于3.0/4.0或3.5/4.0等。对于国内采用百分制或5分制、4.3分制等不同评分体系的学子来说,常常会困惑于如何进行GPA的换算以及选择何种算法更为有利。接下来,我们将以科普的方式为您详细解析这些问题。
GPA,全称为grade point average,即(加权)平均分。有时也被称为CGPA(累积平均绩点),它是对学生整个学习期间成绩的综合评价。总平均绩点是基于全部所修学科的点数计算得出的,而最后两年平均绩点则是仅计算最后两年的成绩。我国学生在申请时还可能提供专业课的GPA,而申请本科时则可能会特别注明MS GPA(数学/科学类学科)。
根据GPA的定义,其计算方式为将每门课程的成绩乘以相应的学分,再相加后除以总学分。例如,假设有一学生修了三门课:数学得70分(4个学分),物理得80分(4个学分),英语得90分(2个学分),那么其GPA计算方式如下:
(70×4 + 80×4 + 90×2) ÷ (4 + 4 + 2) = 78
值得注意的是,学时在也被称为学分。学校通常会规定每门课每周的学时数,如果一周有4个小时的课时,那么这门课就是4个学分。学分信息可以在学校的成绩单上查到。
由于不同和学校的评分系统存在差异,因此在申请国外学校时,尤其需要注意GPA的换算问题。多数学校采用4分制,而学校则常采用百分制。为了更好地适应申请要求,了解并掌握两种评分体系的换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4分制GPA计算通常以A、B、C、D等级来评定成绩,并保留一到两位小数。如:3.5、3.54等。
在,大部分学校的GPA计算采用4分制。但也有部分学校采用5分制或特殊计算方法。这需要申请者在了解所申请学校具体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换算。
百分制GPA计算与中美GPA换算方面,不同的学校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换算方法。如北京大学采用的换算方法在计算时考虑了百分制成绩的范围,为申请者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换算结果。
为了确保GPA的准确性,申请者可以借助网上的GPA计算器,输入相关课程信息即可得到换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