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等六部门近日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策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五五”期间在各领域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愿景。至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提升至15亿吨标准煤以上,这为达成年碳达峰目标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
从经济视角来看,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行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装机规模的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显著下降,部分技术甚至已具备与传统化石能源相竞争的能力。
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发和利用还能够减少电网传输中的损耗,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这不仅能带济效益,还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在环境保护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策略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效果。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不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途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能促进生态治理和农业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能源转型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策略需遵循安全、多元、创新的指导原则。
在统筹规划方面,应确保能源转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超越煤电,但因受限于运行小时数及自然因素,可再生能源在现行能源系统中尚不能独当一面。需传统能源提供支持,为可再生能源的有序替代提供安全保障。在此过程中,应全面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能力,加快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协同融合方面,应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工业用能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强交通运输与可再生能源的互动,深化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全面支持农业农村清洁现代化的用能需求。应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等多元发展和替代。
在科技创新方面,新兴技术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全球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快速推进,一个“技术即资源”的时代正在到来。抢占能源转型发展的制高点,需要大力推动新技术攻关试点,创新机制,培育出新的场景、模式和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