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英文名为dust storm或sandstorm,是指沙暴与尘暴的合称,因其携带着含有沙尘的颗粒物而得名。
沙尘暴是随风而动的沙尘积聚,形成一片飘浮的尘埃区域。
沙尘颗粒的尺寸范围从0至1000微米不等。
据观测,沙尘暴的平均高度为1至2千米,而沙尘颗粒则能被卷至高达4.5千米的大气中。
北京的官方空气质量指数在周一早晨达到了最大级别500,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在某些区域甚至飙升至每立方米2000微克水平。
那么,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呢?干旱、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条件。贫瘠的耕地和放牧方式也会使沙尘于风中,进一步加剧了沙尘暴的发生。
风力必须足够强大,才能首先将沙尘颗粒从地面卷起,并升至大气中。
沙尘颗粒被卷入空中后,若要升至更高层次,大气的状态必须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通常是由强烈的地面热度或低气压、冷锋的经过所造成的。
沙尘颗粒在主导的高空风影响下,会从发源地开始移动。
那么,沙尘暴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沙尘暴会使天空变黄,降低能见度,并导致交通拥堵。它还会对循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引发矽肺病、干眼症等疾病,甚至可能造成窒息或引发肺癌。沙尘暴还可加速全球疾病的传播,造成旱地土壤流失,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力。
面对沙尘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可以用口罩遮住鼻子和嘴巴,特别是在没有专用过滤微小颗粒物口罩的情况下,用布围住脸部并尽量沾湿。保护眼睛是至关重要的,建议佩戴密封的护目镜。如果没有护目镜,走动时应用手臂护住脸部。寻找遮蔽处也是减少沙尘暴危害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沙尘暴的一些相关短语和词汇:沙暴(sandstorm),尘暴(duststorm),沙尘暴天气(sand and dust storm weather)等。
对于雾霾,我们通常用两种译法:haze和smog。而PM 2.5的英文表达为particulate matter 2.5。
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应对方法对于我们保护自身健康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