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皆有情韵。
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此言虽常被人解读为智者偏爱水,仁者偏爱山,但若细究其义,岂能一概而论?智者难道就不能钟情于山的稳重吗?
南先生对这段话有着独到的解读。他认为,“智者乐水”并非仅指喜好,而是指智者的如水一般,灵动、有活力,气质飘逸;而“仁者乐山”,则是因为山的形象给人以稳健之感,代表着仁者内心的从容与不动如山的气度。依我之见,那些心思细腻、性格开朗的人往往具有水的特质,而那些内敛沉稳的人则更似山的品格。
水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的,但它的韧性却不可小觑。就像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滴石穿”。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却能随遇而安。在河流中它是飘带,坑里是平镜,大海里则是浪花。无论太阳蒸发、高山阻隔、风吹雨打,它总能随遇而安,不失其信。它能在泥泞中开拓道路,顽石前勇往直前,关隘难关也能一一闯过。最难得的是,面对陷阱它总能填满并继续前行,始终保持平静。
再谈及山,你见过山在极端天气中的坚韧吗?在飓风中,它的枝叶摇摆,但它的主体却岿然不动。雷电霹雳不仅没有削减它的高度,反而更加突显了它的巍峨。冰霜对它来说只是最美的盛装。在阳光下,它谦逊低调,让人们登高望远;在风霜雨雪中,它承载着环境的变化,美化自己的风景,供人欣赏。
结合南先生的解释,我们更能理解孔子的本意。其实并非山水之情,而是借助山水的特性来阐述人的差异。这样的解读避免了断章取义和自相矛盾的情况。看来,孔子是在通过观察世人来评述人性,这需要深厚的人生阅历和独到的洞察力。
智慧之人活跃豁达,有着如水般灵动随形的特质;而仁德之人内敛沉稳,具有如山般肃穆稳重的特点。智慧的人常保快乐,而仁德的人因养气得以长寿。
进一步地讲,聪明人的通透与豁达源于他们对世事的深刻理解。看透了世间百态,自然无所牵挂,因此他们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而仁者的沉稳与宽容则如同大山一般,不仅具有博大的胸怀,更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生活。多数长寿的老者都是心胸开阔、不计较琐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