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历史沧桑,寻觅内心宁静
闲暇之余,我曾漫游于网络世界。一次偶然,遇见一篇文章提及一位收藏家及其珍藏的木椅,传闻竟是昔日帝王之手所作。不禁心生好奇,皇帝岂会涉足木工?然而深入研究后,方知历史上确有皇帝钟爱木工,甚至技艺精湛。其中,“鲁班天子”元顺帝和被誉为“以木匠为主业,皇帝为副业”的朱由校,二人技艺高超,遗留至今的佳作令人叹为观止。我深感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必定还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我深知自己所知不过沧海一粟。
一直想多读一些好书,领悟更多哲理。但近年来工作压力倍增,心浮气躁的毛病也愈发明显。内心明白若不改正这一毛病,难以成就大事,却时常难以自控。静下心来反思时,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习惯养成计划——每日手写心经。无论繁忙与否,每日坚持,从最初的生疏到如今的自然如流。
夏初,家人团聚,哥哥、及侄子来访。哥哥得知我每日手写心经后,甚是欣慰。一日小酌时,他询问我收获如何。我答道:“虽无明显收获,但自觉心境较之前更为沉稳。”哥哥进一步询问心经中某句的含义时,我坦言自己仅是默写,未曾深入理解。哥哥耐心解释了其中的深意,让我对“五蕴”等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听后,我心中似有所悟但仍有迷雾未散。心经虽在2010年就能熟练背诵,但我深知对其中深奥的智慧仍知之甚少。每当我心烦意乱时,都会默念心经试图寻找宁静与力量。然而令我惭愧的是,这短短的260字我竟未研究透彻,字面意思都如隔着一层纱般模糊。更别提其中高深的概念了。
其实我对这篇心经一直怀有特殊的喜爱之情。但我的学习态度总是浮于表面,不求深入的研究。我喜爱阅读各类书籍,但往往都是囫囵吞枣的阅读方式。一句古话说的好,“精一技胜百艺”。不论哪个领域,只有专注深入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的我虽然阅历已深,遭受过社会的磨练,但读书时仍需用心感受、用脑思考。需摒弃以往的不求甚解的态度,应戒除表面的学习方式,深入追究每一个字句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