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的探访中,我有幸见到我的小外甥女和她母亲。在小区超市门口,我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住了——大包小包的购物袋里装满了文具,看来是为开学做准备的。
回家后,打开一看,竟是满满当当的塑料袋装着许多书皮。我不禁心生疑惑,现在的孩子们还需要包书皮吗?为何他们不再自己动手制作?包书皮真的能保护书本吗?
第一章:回忆中的书皮
回想起我小时候,每当开学之际,我总会带着新课本回家。那时,母亲总是找来牛皮纸或过期的旧挂历,用一把铅笔刀帮我包起书皮。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三年级、四年级开始,我尝试自己包书皮。虽然刚开始的技艺并不娴熟,但那种自己动手的满足感却让我倍感自豪。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我印象中,书皮的真正作用似乎并不如我们所想。它更多的是保护书皮本身,而非实质性地保护书本内容。新学期往往不到半,书皮便因磨损而脱落。
第二章:现代教育的形式与实质
现今的教育方式让我有些许困惑。整本书除了书皮外,其余部分似乎都显得干净整洁。这不禁让我想到形式。
书皮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培养孩子对书本的珍爱之情。简单的包书皮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老师通常建议孩子在学校门口购买成品书皮,虽然价格不贵,但也不便宜。
与其他手工课程如烹饪等相比,包书皮似乎更注重形式而非实质。一节课里,如果能既孩子包书皮的技巧,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养成爱惜课本的好习惯,岂不是一举三得?
第三章:现今孩子的手工课与教育方向
现在的手工课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一会儿是做灯笼,一会儿是做纸电话等等。有时甚至需要家长购买特定物品以配合课程,这不仅浪费了家长的时间和金钱。
我不禁想问,有多少手工课是孩子独立完成的?再回想前两年提出的孩子烹饪的建议,是否已经石沉大海?有多少小学生真正学会了烹饪?
我认为,教育应更注重实质内容而非形式。避免做些徒增家长负担而无实质意义的事情是当下教育的当务之急。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符合我们的期望?这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