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Max,苹果公司出品的耳机精品,价格高达4399元,令人瞩目。虽然我们没有提前订购,因为要等上14周的交货时间实在太久。今日我们仍决定为大家带来一篇深入的云评测文章。在这里,我们再重申一次对于蓝牙技术中AAC音频编码的看法,尤其是当讨论到AirPods Max或是未来苹果推出的高端耳机时,AAC是否成为音质上的瓶颈。
正当晨光初现之际,偶见知名博主盛赞AirPods Max的音质,我不禁思考:若其仍使用AAC编码,是否会存在显著的瓶颈?这激发了我们重温过去的一篇技术文章[具体链接待查]。令人惊喜的是,竟有志同道合的网友留言支持,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为了满足大家的求知欲望,我们决定即刻展开探讨。
回顾之前的技术文档[具体编号待查],我们已详尽剖析了“蓝牙AAC”与常规AAC编码文件之间的差异。对此我们得出了蓝牙AAC现行方案的压缩品质及其对信号差异的自适应码率调整机制的实际效果评估。下面我们将详细呈现当时的研究数据与结论。
以下是部分技术数据对比图示:
iPhone X@WE 与 BTR3@AAC 频响曲线对比
以及各种信号下的噪声分布、动态范围、总谐波失真及互调失真等数据图...
在现有的蓝牙音频Codec中,AAC、C、aptX系列、LDAC等各有特色。而AAC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专为蓝牙设计,而是一种MPEG4下的音频编码规范。自苹果的iPod系列开始,AAC因其低码率下的优质音质及高码率下的领先表现而备受推崇。
“蓝牙AAC”与常规AAC编码存在差异。在信号极佳的情况下,它工作在160kbps-200kbps范围内,但当信号质量下降时,降低码率的逻辑容易被触发,导致码率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直接切断高频信号。这种状况在120kbps的AAC中有所体现,其音质可能劣于本地AAC编码压缩的音频文件。
当设备播放AAC内容至“蓝牙AAC”时,并无优化或直通处理。这是我们之前测试前的期望之一,但已证实不成立。即便播放的是AAC文件,在到达蓝牙发射端之前,仍需进行一次“蓝牙AAC”的编码压缩输出。从逻辑上分析,这是为了满足网络环境对带宽的需求。
那么,对于AirPods Max或其他耳机而言,是否意味着音质上存在局限?答案并非绝对。当前在扬声器、内置耳放、DSP及苹果的各种优化传感器技术方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苹果,如索尼的MDR-1A系列也展示了在技术上的领先。
尽管如此,对于AirPods Max而言,蓝牙AAC的可发挥空间仍然有限。唯一值得期待的便是信号质量足够好时,AAC编码能保持在160kbps以上不降低。
除了上述技术层面探讨之外,AirPods Max耳机在声学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也为业界带来了新的启示。本篇云评测主要围绕技术细节展开讨论,未涉及实际听感评价。至于未来蓝牙技术的走向及各家技术的比较,如E Audio是否能成为C的有力替代者,对于不同的音频编码技术而言各有利弊。
AirPods Max及蓝牙音频编码技术仍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期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