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舍清洁整洁的兔子养殖场 刘建军/摄
在10月28日走进成县纸坊镇草坝村的成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三座标准化的养殖大棚排列有序。大棚内,现代化的喂食、饮水、照明、通风等设施一应俱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兔舍内部,每只兔子都显得分外可爱,它们眼睛明亮,绒毛雪白。有的正在安静地享用食物,有的正在悠然地饮水,还有的则是在角落里小憩。
合作社的负责人李迎春介绍说:“我们的肉兔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长迅速,繁殖力和抗病力都十分强大。而且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无论是兔肉还是兔毛,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他深知,要养好兔子,就必须告别传统的散养模式,转向精细化、科学化的养殖方式。
李迎春,一个拥有13年养殖经验的养殖专家,在村里以养殖致富而闻名。他流转了20亩土地,新建了全自动化的大棚,引进了新式的笼具,养殖的种兔数量达到了1200只,年出栏量更是高达4.5万只。这一切的努力都使得养殖规模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工人们精心照料兔子 刘建军/摄
在技术专家马佐军的指导下,养殖场的喂养、防疫和卫生清理等方面都做到了科学管理。室稳定、饲料投放量的逐步增加以及定期的接种和兔舍清洁都是确保兔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李迎春进一步解释道:“每只成年种兔每年可以产仔7到8窝,每窝的成活率高达8到10只。而且,幼兔只需要75天的养殖就能达到出栏的标准,这短、平、快的优势使得我们的养殖业更具竞争力。”如今,商品兔的价格已经从最初的每斤六元多上涨到了现在的十多元,每月都有一批商品兔出栏,使得年收益能够达到60多万元。
他表示:“我们与四川的商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销路有了保障,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将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提供兔苗、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的统一服务,以此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兔子养殖中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近年来,纸坊镇以养殖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的“加速跑”。他们推行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深化引导,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一村一业为特色,不断壮大养殖产业。特色养殖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