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汽车组
车门把手虽小,却承载着用户上下车的便捷与体验。无论是车外的门把手还是车内的拉手,都是整车的常用元件。
它直接影响着车内外的移动流畅性,同时也关乎着驾驶者和乘客的上下车体验。
随着汽车的发展,门把手的设计也经历了百年的演变。从特斯拉Model S开始,隐藏式门把手逐渐成为流行趋势。
这种设计不仅为汽车增添了科技感,更有助于降低风阻系数(Cd值),从而对电动车的续航表现有所提升。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隐藏式门把手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争议和安全问题。例如,门把手突然伸缩导致的夹手,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正常开启车门影响救援的案例时有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门把手在造型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早期的袖珍造型,逐渐演变为更、更符合手掌工程力学的设计。
进入20世纪30年代,流线型车身的流行也带动了门把手的设计改进。车企开始在车门上设计凹陷(即门碗),使门把手更加扁平化,同时确保了开门的便利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式门把手的设计日益多样化,如外拉式、上翻式、窗线固定式等。
进入本世纪10年代,特斯拉引领了隐藏式门把手的市场潮流。这种电控门把手主要分为平推式和斜拉式两种工作方式。
尽管隐藏式门把手为汽车增添了科技感并提高了电动车的续航性能,但其安全问题仍需引起重视。一些案例表明,门把手的故障可能会阻碍救援工作。
在北方严寒地区,车身被冰雪覆盖后,隐藏式门把手容易结冰冻住,这也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对于车企而言,开发隐藏式门把手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需考虑安全性及用户教育。有些车企为缩短开发周期、吸引眼球,可能会忽略安全性测试。
虽然部分车企已经开始思考退回到半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的思路,以平衡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仍没有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国标来规范其技术形态。
在追求创新与安全之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欢迎关注虎嗅APP,与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世界的人一起探索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