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大蒜的管理与丰收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早熟大蒜已经步入收获之际,晚熟大蒜蒜薹也正处收获之中。在近期的乡村游历中,我目睹了众多蒜农正忙碌地出售蒜薹与大蒜,交流中最为热议的便是各自的收益情况。
在邢口镇的一处大蒜市场内,一位自称来自河沿村的蒜农分享了他的种植经历。他今年扩种了3亩地的早熟大蒜。当蒜薹初收时,市场行情颇为看好,每市斤能达8元的高价。他把握住这一机遇,及时进行采摘。虽受影响,收购蒜薹的客商不多,有时甚至面临因阻挠而无法销售的情况,但他并未选择坐以待毙。而是灵活应对,运用各种方法促销。尽管后期价格有所下滑,但他凭借精心管理和市场策略,使蒜薹的平均售价维持在4元左右。如此计算,仅蒜薹一项,每亩的预期收入便高达2000元。
目前,他的早熟大蒜也已开始销售。凭借着良好的品相和较大的个头,他的大蒜以每斤1.8元的价格售出,每亩收益依然能达5000多元。总计下来,他的每亩大蒜总收入能达到7000元上下,这在我所了解的蒜农中属于较高的收益。
然而在五里河的杨蔬菜区,另一位蒜农却诉说着他的早熟大蒜赔本的事实。他的大蒜长势不佳,许多甚至出现分叉现象。当其他蒜农开始销售蒜薹时,他的大蒜还未抽薹。待到抽薹时,价格已跌至1.8元以下,且由于长势问题,产量大打折扣,每亩仅300斤左右。蒜薹收入仅500余元,而蒜头更因品质问题而难以售出。即使现在每斤售价为1.5元,但仍有客商只愿以1.3元的价格收购。今年早熟大蒜的赔本已成定局。
尽管上述两位蒜农的收益情况具有代表性,但也反映了“同行不同利”的实际情况。大蒜作为一种大宗经济作物,市场对其影响显著。行情瞬息万变,使得蒜农难以完全把握高收益的机会。蒜农可以掌控的是自家大蒜的产量与质量。只有种植出优质的大蒜,才能获得更好的售价;只有提高产量,才能增加整体收入。
每年的大蒜收获季节都是蒜农们交量的时刻。谁家产量高、谁家产量低往往成为话题中心。一高一低之间往往相差一两千斤也是常有的事。记得前两年在高阳镇王桥村就有一位蒜农每亩干蒜产量高达4500斤。即便当年价格仅为1.8元每斤,他的总收入仍能达到7000多元,与每亩产量仅2500斤的蒜农相比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