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彩画历史悠久,可追溯至《论语·公冶长》中“山节藻悦”的记载,象征着古代房屋上的柱子和斗拱上已出现山型纹和卷草纹等纹饰。在《礼记》中也提到了房屋的涂色以及颜色使用的等级差别。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开始在建筑上进行彩画。
古建筑彩画的色彩鲜明,多使用大青、大红、大绿、黑、白等原色,不加调对直接用于构件上,形成明暗反差大、艳丽夺目的装饰效果,体现了古代画师对色彩的驾驭能力。
彩画的图案多样,大木之上的图案总体有特点,分类有特征,局部又有差异,配合不同式样的局部图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彩画装饰手段。
彩画的内容丰富,常见的画题有云纹、龙珠、飞禽、飞仙、龙、凤、卷草花纹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画题都可以运用。画师们在设计中会加入寓意,如将牡丹与玉兰画在一起寓意“玉堂富贵”,与白头鸟画在一起寓意“白头富贵”,这种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富有趣味和意义。
古建筑彩画是有规制的,如宋《营造法式》的几种做法和清式彩画的规制都是具体而鲜明的。各类等级的彩画都有相应的格式、内容、工艺要求与装饰对象,规制表达了等级高低、使用功能的标准。
彩画的工艺独特,从原材料到绘制程序的编制都自成体系。南方彩画素净淡雅,颜色不炽烈;而北方彩画大气,色彩艳丽。受佛教影响,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宋代多用叠晕画法,使颜色过渡柔和。
元代出现了旋子彩画,虽不成熟,但在北京元大都古城址的发掘中,仍能隐约辨识其构图形式。明清时期,彩画发展至鼎盛,新的品种不断涌现,题材扩大,表现手段丰富,法式规矩更加严密规范。
明清时期的官式彩画定型化,服务于皇家御用建筑、王公大臣府第、衙门等。地方彩画则是在不违背当时等级制度的前提下,施绘于地方衙署、和居民建筑上的一类活泼、自然的彩画。
就彩画类型而言,和玺彩画规格严整,以龙、凤、锦、旋子等为主要画题;苏式彩画则重于写实,常采用自然现象、花卉、等为画题。它们的用途各有所限,但都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古建筑彩画是古式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服务于建筑。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值得给予必要的重视。
古建筑彩画不仅色彩鲜艳、图案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有着严格的规制和独特的工艺。它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文化、艺术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时代、地域和匠作习惯如何不同,古建筑彩画在名物制度、功限料例以及绘画风格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不仅美化了建筑,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
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彩画这项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
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