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邯郸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成语文化融入特殊教育的新篇章
11月6日,邯郸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展现出了独特的成语文化氛围。记者亲眼目睹了这里的成语教育如何浸润在课堂之上。
成语文化的深度教学
在邯郸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九年级听障班里,记者目睹了一场特别的课堂互动。语文老师刘海霞利用手语教学,以成语典故为主题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致力于将成语文化融入课堂。”刘海霞表示,她常常用一些看图猜成语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录制手语讲成语的视频,将成语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分发了《邯郸成语故事》书籍。”学生晶晶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了她最喜欢的成语典故,“现在,所有同学都在争着看这些故事。”
手语:连接成语与学生的桥梁
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手语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而刘海霞老师则巧妙地用手语来讲解成语典故,让听障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成语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用手语‘比画’出成语,我不仅自己创造了一些手语表达方式,还经常在课余时间向学生们讲解。”她笑着分享道:“下周我们还将手语讲成语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更进一步地普及手语
在教授学生们用手语讲成语的过程中,刘海霞的“不知足”并未停止。她希望通过寻找一种大众都感兴趣的方式,让更多的普通人学习并掌握手语。
今年10月,她开始录制手语讲成语的视频。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视频不仅得到了听障人士的关注,还吸引了普通市民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邯郸的成语文化,我们还在学校开展了多种与成语相关的活动。”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师李红星介绍道。
多元方式的成语学习
在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手工教室里,精巧的成语剪纸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教师李红星表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成语典故,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设计了包括剪纸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
学校还了如成语童话剧、绘画、演讲等多种项目,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理解和使用成语。
邯郸:成语之都的新风采
采访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流露出对邯郸成语文化的自豪和骄傲。他们不仅致力于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还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邯郸的成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