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之历史与诸音器的传说
自伏義时代便已有琴的创造
在众多乐音中,弦乐为最上,而琴又是其首领。琴身嵌有七根弦线,自外向内,由粗至细,依五声音阶排布。
琴面上布有十三处琴徽,为弦上音位标识之用。
古琴拥有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的声音清远、古朴且富有质感,所表现的意境广袤无垠。
诸如《平沙落雁》之宁静,《梅花三弄》之雅致,《渔樵问答》之悠闲,《广陵散》之刚烈,以及《长门怨》之哀婉等。
瑟,为古老的弦乐器。先秦时期极为盛行,汉代亦广为流传。
其形状似琴,拥有25根弦线,弦的粗细不一,每弦设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传世的瑟以五十弦最为古老,因此古时又称“五十弦”。
古籍《诗经》中有记述:“贤淑女瑟,嘉宾欢聚吹笙。”
虽南北朝时期古瑟失传,但唐宋以来的文献及宫廷所用的瑟,与古瑟在形制、张弦、调弦法等方面已有不同。
琵琶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既可独奏,也可伴奏、重奏或合奏。
其名“琵”、“琶”源于演奏技法的名称,琵是向前弹奏,琶是向后挑奏。
二胡,又称为“胡琴”。此乐器唐代已现,当时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是由奚琴演变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
二音色与人声相似,既有歌唱性也有诉说感,既能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绘气势壮观的意境。
笛子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新石器时代已出现骨笛,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出土乐器。笛在古代称为“篴”。
笛是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常在民间音乐、戏曲、乐团、西洋乐团及现代音乐中运用。
箫,单管吹孔气鸣乐器。其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
箫的演奏形式多样,既可独奏、重奏,也适用于多种合奏及戏曲伴奏。
埙是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古老吹奏乐器。
其形状圆形或有圆形的六孔埙。埙最初可能模仿鸟兽用于,后随社会进步逐渐演变为乐器。
埙的声音朴拙而近于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笙,古称卢沙。它是特有的簧管乐器。
笙藉由每根管子中的发声。作为吹管乐器中的和声乐器及能吹吸发声的乐器。
它的音色清晰透亮且感染力强。
鼓约有四千五百年的历史。
古代的鼓不仅用于祭祀和乐舞还用于战争中的打击敌人及驱除野兽同时它还是报警的工具。
鼓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鼓的结构包括鼓皮和鼓身两部分其中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动物皮革蒙在鼓框上经敲击或拍打而发声的。
的鼓类乐器众多其中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广受欢迎。
编钟是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