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城中,秋风又起,引发了我无尽的思家之情与写信的冲动。
诗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妻子的来信,询问他何时能回家。在这个秋天的雨夜,他身处异乡,面对寒灯独守长夜,不禁对妻子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于是他提笔写诗,既是对妻子的回应,也是自我安慰。
《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传达了他对归期的无奈与等待的焦灼。接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描绘了他与妻子共度时光的温馨愿景。
他幻想着归家后的情景,想象着与家人共度的温暖时光。他想象着在下与妻子倾诉衷肠,分享今日在巴山夜雨中的思念。
当他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时,却不知道妻子已经离世。当读到“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时,心中的悲痛无法言表。
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任职,而他的妻儿却远在长安。长安位于巴蜀东北方向,因此他在这首诗中提到寄北,意味着他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北方。
大中五年,李商隐赴东川任职,其妻王氏在夏秋之交病逝。据考证,他在写下这首诗时已经得知妻子离世的消息,而他在几个月后才收到这个令人心碎的讯息。
回家后,他面对的只有妻子生前弹奏过的锦瑟。望着旧物,思念着旧人,他含泪写下了这首悼亡诗。
蔷薇在幽暗中哭泣,翠绿的丝带点缀着小巧的花朵。
曾经有个娇憨的少年像云朵般纯真无邪,我们曾一起抱着日头看西窗下的帘幕晨昏。
枕头是龙宫中得来的石头,上面似乎还留有她秋波般的颜色。
她曾使用的玉簟已失去柔软的肌肤触感,如今只见碧色的蒙罗覆盖其上。
回忆起前年的春天分别时,她未语却满面悲伤。如今归来却已不见她的身影,只剩下锦瑟还在人世长存。
诗人在《曲》中写道:“今日涧底的松树尚且青翠,明日或许就成为山头的檗树。愁到天池翻涌之时,我们或许会相见却不相识。”即使天翻地覆、宇宙变迁,诗人的思念和惋惜之情却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般永无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