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清
先前,我已经与大家分享了“心”字的背后文化深意。今日,愿再次与大家共赏。
古人的智慧认为,“心”不仅是的心脏,更是灵魂的居所。一勾包三点,这一勾象征着心脏的轮廓,而那三点则代表着心脏内部的灵性。灵性,是心脏的,而只是它的居所。
古人深信,生命的活力源于心脏的跳动,灵魂便寄宿其中。他们认为,心脏是灵魂的器官,每一条血管都是心脏的延伸,而血细胞则是心脏的复制体。进一步地,他们认为整个身体都是由心构成的世界。
在这个以“心”为核心的世界里,各个器官区域因各自的功能而存在。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系统等各自司其职,而大脑则如同众官之首的首相,是所有器官的指挥中心。
由此,古人认为真正的“自己”并非,而是驱动心脏的那份独特的“神灵”。这种观念衍生出了生死、阴阳、因果、轮回等传统文化观念。当灵魂在心脏中搏动时,生命便存在;而当灵魂离开心脏,生命便走向终结。
在讲清楚了“心”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后,我们再来看“心”与“忄”这两个偏旁的区别就会容易许多。
造字的智者,自然是博学多才且极具智慧的人。刚才我们已经探讨了“心”的文化内涵。那么,凡是带有“心”这个偏旁的字,通常都与心脏的不同功能相关。如:意、愿、忘、急等字,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心脏的功能与状态。
而“忄”,则代表了树立起来的“心”,意味着心动后的各种心理活动状态。如:悃、怕、情、慢等字,它们描绘了心动后所产生的各种情感与心理反应。
讲到字,就不得不提组词。古人在组词时是极有讲究的。他们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确保词语的组成符合字的含义与功能。比如“思想”反映了学问探究的功能,“憎恨”则表达了讨厌并的状态。
为何说写诗的人需要深入挖掘汉字的隐藏功能?因为诗人与普通人不同。在他人眼中,汉字或许只是表达的工具,但对诗人而言,汉字是有血有肉的精灵。只有将汉字当作精灵来对待,诗人方能艺术地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情感。
愿此文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