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作为晋中市的一员,虽然鲜为人知,但其背后的故事却与传统节日清明节有着深厚的渊源。清明节前夕的寒食节,与介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的中心地带,距离省会太原约百余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涌现出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东汉的郭林宗以及北宋的文彦博等贤士名达,因此被誉为“三贤故里”。而介休的得名,更是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息息相关。
介休的建制历史悠久,自秦始皇设郡县以来,介休便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西晋时期,此地更名为介休县,并以境内著名的介山(即绵山)为名。隋唐时期,这里曾设立过介休郡或介州。
闫老师的兄长家所在的介休,让我们有了探索其背后故事的机会。8月,我们一同踏上了前往绵山的旅程。
绵山,作为佛、的圣地,景区内宫观林立,历史底蕴深厚。据传唐太宗曾来此朝山谢雨,见证了双龙的显灵,这也为绵山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龙头寺、龙脊岭、圣迹亭等景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罗宫,作为一处建筑,更是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是在春秋时期介子推所见的“大罗仙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历代修葺,成为的一大圣地。
在绵山的游览中,我们还有幸领略了栖贤谷的壮美风光。这里是一道蜿蜒曲折的狭谷,两边怪石嶙峋,少有草木。传说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此谷归隐。
谈及绵山,就不能不提及其与介子推的深厚渊源。介子推拒绝封赏,带母亲隐居绵山的故事,成为了寒食节的由来。这也是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的由来所在,使得绵山又被称为介山。
我们还游览了云峰寺。这座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的介子推包骨真身塑像、唐、宋、元、明碑刻、雕塑等文物,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绵山里还有壮观的天桥栈道和奇异的水涛沟景观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绵山作为5旅游景区、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等多张名片齐聚一地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文化的瑰宝和人们情感的寄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