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根原探究
瘰疬,乃足少阳之脉的病症。足少阳以甲木之性,化相火之气。其经脉自头走足,循身之旁,目之外眦,上至耳后,由颈侧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其气降于肾藏,以温癸水。
相火降落,癸水得以不至过寒,甲木亦不至上热。然甲木之降,赖于辛金之收敛,辛金之收敛,又源于戊土的右转。若戊土不降,则少阳逆行,经气壅遏,相火上炎,瘀热抟结,瘰疬因此而生。
肝胆主司筋脉,筋脉卷屈易致壅肿,故瘰疬磊落,历碌顽硬而坚实。《灵枢·经脉》有述:胆足少阳之经异常,可致口苦、心胁痛、缺盆中肿痛及腋下肿等症。
治疗此症,法当培补中气以降阳明,使肺胃之气右行,相火下潜。甲木得以荣畅而归根,瘰疬自然平复。处方如“柴胡芍半夏汤”,味包括柴胡、芍、元参、甘草、半夏等。
癞风根原探微
癞风者,乃风邪伤及卫气,而营郁未尽泄散之病。卫气收敛,营气发扬,风邪伤卫,常使皮毛闭塞。风愈则卫愈闭,此为常性。卫闭则营血不得外发,因而郁蒸而生里热。
六日经尽,营热外发,卫不能持续闭塞,红疹透出皮毛。红疹出后热退,病即愈。若卫气闭塞不开,斑点不得透出,营热内遏脏腑,则为重证。
风邪与木气相应而善疏泄。初时感冒,若经热未盛则气闭风难泄。经尽之后营热蒸发则风泄气不闭。风有强弱之别,气有盛衰之分。若风强而气不能闭塞则斑点尽出;若气盛而风不能尽泄则斑点全无。
若风与气相抟而势均力平则生瘾疹。治疗此病宜泻卫郁而清营热,处方如“紫苏丹皮地黄汤”,材包括苏叶、生姜、甘草、丹皮等。
痔漏根原探讨
痔漏之病出于手太阳经脉之异常。手三阳经脉自手走向头面而清阳上升;足三阳经脉自头走足而浊阴下降。当足三阳经脉病则其气上逆不降,手三阳经脉病则其气下陷不升。
此病之根原实因于脾。《素问·生气论》中提及过饱食则可致筋脉横解而生痔漏。脾土湿陷则肝木随之下郁而血不上行凝于后阴而成痔漏。
治疗此病宜升举中气兼以清降丙火即能化痔瘘之浊气而升清阳之气以复原状。如用“茯苓石脂汤”等方剂治疗痔漏肿痛下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