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来了个笑话,咱们一起乐一乐。
曾有古话儿,道出人间一趣事。某日,某人家宴请客,期待满满。来了一部分人后,主人心中嘀咕:“该来的不来。”此言一出,其中有些听者认为,自己是“不该来的”,便走了。主人见状急忙解释:“说的不是你们。”可剩下的听者又觉得可能是说他们了,也纷纷离席。待宴散人去,大家都在疑惑,原本的热情好客何以造成这般不欢而散的场面?这其中,话语的艺术便是关键。
看完上述的笑话,是否觉得有些话儿虽无心,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接下来,再给大家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小插曲。
新春佳节之际,一家老小围坐一桌,饭菜丰盛。大嫂向长辈们表示祝福与感谢时,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敬意与爱意。而旁边的叔叔与弟妹的互动则显得有些“风趣”。弟妹调侃自己不愿说些风凉话、拍马屁之类的话,场面略显尴尬。可见,言辞的把握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其实,“会说话”与“不会说话”之间,差距甚大。生活中,会说话的人往往事半功倍,而不会说话的人则可能左右为难。那么,你是否曾因一句话而得他人?又是否曾因某句话久久耿耿于怀呢?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我自认为学识虽博,经历丰富,但偶尔还是会为“不会说话”而烦恼。我们做人不刻意,做事不,但除了这些,我们还需要学会更多的“说话之道”。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爷爷常常告诫我:中年人要特别注意,有三类话绝对不能说。
第一,不说风凉话。风凉话常常是打消别人积极性的嘲讽,或是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特别是在别人与我们观点不同或遭遇失败时,我们应避免说些幸灾乐祸的嘲讽话语。
第二,不说气话。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关键是如何管理好情绪。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应该更加清醒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做到少发脾气、不发脾气。
第三,不说怨话。生活中的确会有许多不如意之处,但经常抱怨不仅对自己无益,还可能让人避而远之。我们应该学会改变自己的言语和思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除了这三种话不说之外,爷爷还告诫我闲话、大话、狂话也不要说。因为江湖是非多,形形的人都有。我们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要学会开口和闭嘴的时机。
那么,对于嘴笨的人来说如何与人交际呢?我认为除了懂得人情世故外,还要懂得一些说话的技巧。如果懂得就说出来,即使嘴再笨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不懂就观察别人说然后尽量少说或选择合适的时机再说;最后还可以通过微笑来回应别人。无论怎样都要摆正做人的心态以保持生活一切的美好。
人到中年虽然历经风雨但内心也变得更加丰盈在岁月静好中不忘初心积极向上做最好的自己无论何时都要谨慎言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即使嘴再笨也不会吃亏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