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形概览
根据地形的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差异,可大致将地理环境划分为以下几类地形:
① 平原:海拔在0至200米之间,地表起伏平缓;
② 丘陵:海拔介于200至500米,相对高度变化小于200米;
③ 山地:海拔超过500米,相对高度变化大于200米,地表崎岖;
④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开阔平坦;
⑤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地势较低。
图1 的地形分布图
针对下图我国东部某地区的地理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色。
(2) 分析图中R河河口多沙洲的自然成因。
解答示例:(1) 这一区域以北部平原为主,南部则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地势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北部的海岸线较为平直,而南部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2) R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处因地势低平、流速减缓而使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多个沙洲。
深度解析:
(1) 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来看,该地区大致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通过等高线可以观察到,南部等高线密集,最高海拔约500m,属于低山丘陵地带;而北部等高线稀疏,以平原为主。北部的海岸线更为平直,而南部海岸线曲折且岛屿众多。
(2) 长江作为的主要河流之一,其流量大且携带大量泥沙。在R河的下游河口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和流速减缓的影响,泥沙易于沉积。加之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和顶托作用,导致R河河口多沙洲的形成。
- 海水的顶托作用详解
顶托作用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河流交汇处和河流入海口处。
(1) 在河流交汇处,干流水量大、水位高,而其他水系的水位相对较低,这导致干流对周围支流水系的“顶托”作用。
(2) 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海平面较高,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使河水流速变慢并导致泥沙沉积增多。
在河口地区,海水的入侵还可能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盐度。
图2 海水的顶托作用示意图(以三角洲的形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