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故事往往能反映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几个故事,都与“帮助”这个主题息息相关。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将探讨在何种情况下,我们应给予帮助,以及如何适度地帮助他人。
01 升米恩,斗米仇
古时,有两位邻居,一富一穷。天灾降临,富户好心赠予穷户一升米以应急。穷户对此感激不已。当穷户情况好转后,再向富户求助并希望得到更多帮助时,富户给予了一斗米。出乎意料的是,穷户并未因此更加感激,反而因富户的“吝啬”而心生怨恨。
心理学上的贝勃定律指出,过多的施恩会使人在感受上减弱。这就是为何有时过度的帮助反而可能引起受助者的不满和怨恨。
02 急可救,穷不可救
黄金荣是上海滩的老大,他有时会接济穷人。他发现如果直接给乞丐钱,很多乞丐会反复排队领取。他改变策略,发放棉袄时让乞丐们集中后再逐一发放。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过于频繁的救济只会让受助者产生依赖。
“扬汤止沸”式的救济治标不治本。真正的帮助应当能让人自力更生,这样才能从心底得到感激。
03 善若无尺、无度,必伤之
一个善人每天给乞丐十块钱,但后来因生活开销变大而减少到五块钱时,却遭到乞丐的责骂和怨恨。这告诉我们,善良要有度、有策略。心存善念是好的,但过度的善良可能会被误解为理所应当。
0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职场中,“升米恩,斗米仇”的现象同样存在。管理者在工作中若过于亲力亲为,虽然可能让下属暂时感激,但长期下来会导致下属产生依赖感,自己也会感到身心俱疲。
管理者应转变思维方式,让下属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收获真正意义上的感恩,还能帮助下属成长。
结语
生活中,“升米恩,斗米仇”的现象时常发生。我们在给予帮助时需要掌握好度,避免过度帮助反而引起受助者的不满和怨恨。职场中的管理者也需注意在帮助下属的同时培养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