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价值观来源探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这里所提及的“价值观”的定义。
人的身体是硬件,而精神思想则是软件,价值观则是这软件背后的编程语言。它虽然不直接体现在具体的“应用软件”如想法和行为上,却是这些软件的底层逻辑。
许多人会认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是理性的,但深入思考,理性更多是罗列决策的因子,而真正给每个决策因素加权的,其实是你的价值观。比如我的学生选择放弃高薪工作,转而选择更轻松自在的工作,这就是价值观在决策中的体现。
但很多人却无法立刻说出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或者回答得比较勉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以下三方面的影响,导致无法清晰分析出真实的价值观是什么。
一、原生家庭的塑造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
比如,有的人因为家庭的影响而持有某种价值观,但当遭遇某些情境时,他们可能会过度反应,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从而产生过激的情绪。深入了解后发现,这种“尊重”的价值观可能是他们在原生家庭中为了获得尊重而过度反应的结果。
对于这类情况,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反应是否类似,如果自己的反应比他人激烈很多,那么可能需要反思这是否是真实价值观,还是某种未解决的创伤的呈现。
二、其他创伤的影响
除了原生家庭外,其他痛苦或造成强烈情绪波动的经历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
比如,一个学生在中学时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而被罚站,之后他会对类似情境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这种对“公正”的执着可能源于他中学的经历,但长大后他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回溯自己的经历,了解价值观的来源。如果我们也把这种基于特定经历的“价值观”称为真正的价值观,可能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压力。
三、周围环境的“”
作为一个社会性动物,我们会受到周围人的建议和信息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有时会为了满足外界期待或获得认可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总监,因为工作环境和同事的影响,形成了两套矛盾的决策机制。他需要做出有意识的决策:是适应环境、换工作环境还是改变自己易受外部影响的模式?
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回顾自己在重要决策时的标准,以及经历过的困难决定。通过这些回顾和辨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无论我们发掘出的是什么价值观,都需要确保它们是经过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检验后,有意识的选择。因为真正的价值观应该能推动我们走向想要的生活样子。
希望以上的解析能帮到你!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探讨,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