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全诗

2025-02-0405:21:09常识分享0

每日品味诗情画意,相伴诗词爱好家!

自古墨客手笔,以文辞创作成为常态。相对地,战场将领挥戈立马,学习的是兵法战略与布阵排兵之术。久而久之,文臣时常嘲武将为“莽汉”,即使在朝宴之中,武将也常被评价为“不解风雅”。

然在古代,虽然多以“莽夫”形象为主的武将集中于中下阶层,然许多高阶武帅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武将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真正的英雄是既能上马驰骋沙场,又能下马挥毫泼墨!

如岳飞之《满江红》,豪情壮志,尽显英雄气概;而《小重山》则流露出其儒雅的一面,不输当时文家。又如韩世忠的“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如梦”亦广受赞誉。即便是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亦能在戎马之余,挥毫泼墨,书写出如“杀尽江南百万兵”的霸气诗句。

当谈及武将笔下的诗篇,虽文采稍逊,但格调往往不凡。意境雄壮豪放,读来振奋人心。如明代英雄戚继光的《马上作》,虽仅四句简短诗行,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无限豪情。

戚继光为人们所熟知,他是明代的抗倭名将,也是我们的英雄。他一生征战无数,成功平定了倭寇之患,功勋卓著。除了精通兵法之外,戚继光也颇有名气于诗坛。他在年轻时便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流传。而这首《马上作》则是他调往北疆防备蒙古时的心声倾诉。

诗中回忆了戚继光一生的戎马生涯。“南北驱驰报主情”,无论是福建抗倭还是北疆防边,他都是不离不弃、以身报国。“江花边月”才对他的生平含笑以对。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则具体展现了戚继光的生活常态——几乎每天都在战戈与马背之间度过。

尽管诗句语言平实无华,却将一个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年三百六十日”里包含了多少的风雨兼程、刀光剑影和战斗经历,但诗人却以平淡的口吻叙述出来,如同家常便饭一般。这种胸怀和英雄气概实在令人折服!如此豪情也难怪戚继光能成功荡平倭寇之患、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