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上怎么看出剪力墙,怎么判断剪力墙

2025-02-0406:03:16综合资讯0

剪力墙洞口表达及补强规范

无论采用列表注写还是截面注写,剪力墙上的洞口均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中直接表达其原位信息。具体如下所述:

洞口表示方法详解:

1. 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中,应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的中心定位尺寸。

2. 在洞心位置,需详细标注四项内容: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所在楼层及洞心相对标高,以及洞口每边的补强钢筋。具体规定如下:

对于矩形洞口:

编号格式为JD(ⅩX),其中Ⅹⅹ为序号。洞口宽高表示为洞宽Ⅹ洞高(bXh)。例如:JD1表示为第一个矩形洞口。

对于圆形洞口:

编号格式为YD(XX),其中XX为序号。洞口直径直接表示为直径D。

关于洞口所在层及洞心相对标高的信息,应指明相对于本结构层楼(地)面的洞心高度,且应为正值。

关于补强钢筋的标注,根据洞口尺寸及位置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小尺寸矩形洞口(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mm)时,应注明每边补强钢筋的具体数值。若洞宽、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不一致,需分别注明沿洞宽及洞高方向的补强钢筋,并用“/”分隔。

当大尺寸洞口或圆形洞口(洞宽或直径大于800mm)时,上、下侧需设置补强暗梁。这类型的暗梁纵筋与箍筋的具体数值需按照标准构造详图来定。还需注明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当洞口上、下边为剪力墙连梁时,可免去此项标注;若洞口两侧设置有边缘构件,则不在此表达,设计者需给出具体做法。

对于特殊位置的圆形洞口(如设置在连梁中部或墙身位置),需特别注明补强纵筋及箍筋的配置情况。具体来说:

- 设在连梁中部的圆洞,需标注在圆洞上下水平设置的每边补强纵筋与箍筋的信息。

- 设在墙身位置的圆洞,当直径不大于300mm时,需注明洞口上下左右每边的补强纵筋;当直径大于300mm但不超过800mm时,除注明补强纵筋外,还需注明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

剪力墙钢筋处理规范:

剪力墙的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在遇到洞口被截断时,其端部应按规定弯折10d。此规定参考自22G101-1第2-19页及16G101-1第71页的内容。

关于补强暗梁的尺寸及箍筋的考虑因素也有详细规定:

- 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mm,梁宽随墙厚(宽)自然变化。

- 箍筋的高度可直接取值为400mm。

- 箍筋的宽度则根据墙横向分布钢筋的位置有所不同。当横向分布钢筋内置或外置时,箍筋的宽度有相应的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