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描绘儿童生活,小娃戏水乐无边。
偷采白莲归家去,心中藏不住欢颜。
无迹可寻踪迹隐,浮萍一道显天边。
译文
一个小娃独自划着小船,偷偷地采回了白莲。他天真活泼,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划开,水面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水线,揭示了他的行迹。
注释
“小娃”指的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艇”即船。“白莲”指的是白色的莲花。“踪迹”指的是被小船划开的浮萍所留下的痕迹。“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椭圆形叶子漂浮在水面上,叶子下面有须根,夏季会开白花。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捕捉了小孩偷采白莲的场景。从小孩进入画面,到他离去留下的浮萍痕迹,既有景色的描绘,又有行动和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生动逼真。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儿童生活的热爱。小娃的天真、可爱、可亲的形象被白居易刻画得栩栩如生。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韵味深长,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诗人以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绘得生动而富有生气,全诗如同大白话,富有和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地,他的诗中小品更加通俗平易。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学生诗现的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等词的含义。
3. 通过学习古诗,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包含文字、图像)。
2. 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池上》一诗描绘了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里。我采用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 提问学生关于初夏时节池塘荷花的诗句,引出荷花、池塘的主题。
2. 简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诗风。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