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秋意渐浓。城中的风景也换了新颜,道旁的椴树黄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秋的故事。其余的山毛榉、槭树、槐树、杨树,也都换上了秋的色彩,显得格外繁忙。
路上的行人都换上了秋冬的装束,厚实的毛衣、轻薄的羽绒服、风衣,还有那靴子,都显得行人们神色恬淡。尤其那风衣,不论男女,穿上后在落叶纷飞的街上走,即便不庄重,也自有一番庄重之气。
对面楼顶的花园里,虽然别的花木都已枯萎,但有一株花却依然盛开。它的枝干稀疏,木叶尽脱,但铃铛状的黄花却开得更多,花口朝下,一簇簇悬在枝头,显得格外硕大而娈。在风中,它们叮叮当当地摇晃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园主是个高大壮实的中年男人,他的身影常在花树间出没。他在花园里接了水管,既用于浇花,也用于沐浴。清晨,他会在那里冲凉,出浴后身子,金发湿漉漉的,虽知被人看见也不回避。他悠然环顾花木,显得忘我而唯我。
这些日子没见到他在花园里出现,许是因九月阴雨连绵,气温骤降的缘故。每当想起《诗经·七月》里的句子:“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总会感到岁月匆匆。转眼《秋天深了》。
岁月流金 人自安在
每一处自然的风光都是造物的馈赠。霖雨后,不只是太阳换了一种意味,人的心境也随之变换。《东还》中写到的仙才,或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
人生在世,无论追求什么,都不免一死。那么,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活着的意义不仅是为了食色,更是为了寻求那种超越生死的自由。《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向往。
儒、道、释三家各有其道,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如李商隐在《东还》中所言,“十年长梦采华芝”,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追寻、探索、感悟。而最终,或许就像苏轼在《蝶恋花》中所写的那样,“衣带渐宽无别意”,我们追求的不过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寄托。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迁和困境,《秋风二首》告诉我们,“不知明月为谁好”,但无论如何,“早晚孤帆他夜归”。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和心灵的寄托。
生活或许充满了不确定和变化,但正是这些变化和未知赋予了生活以无限的色彩和可能。《燕山八景图》描绘了燕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浪子也是。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路和归宿。《浪子抑或》中描述的那位老者虽然生活落魄,但他对的执着和却让人肃然起敬。
不论未来如何变幻莫测,《浪子抑或》的寓意是:我们都应该珍惜当下每一刻的宁静与喜悦。《岁月的赠礼》如是也。在这个秋天深了的季节里我们更需要如此体悟人生价值之所在。”
后四句转折再三心口萦回意味深曲方知人生如诗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