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篇章
小古文:
秋来芳菲尽,独菊展华彩。其瓣如丝如爪,散发出淡雅的清香。其色多变,或黄、或白、或为赭红。种类繁多,傲然耐寒。当严霜降临,百花凋零之际,唯有菊花独放其华。
重点词汇解读:
溢:原意是水满溢出,此处指香气四溢。
四溢:意味着香气广泛散发。
其:代指菊花本身。
或:表示不同的情况和种类。
赭:指的是红褐色,此处用于形容菊花颜色。
严霜:代表寒冷的霜冻。
惟:只,仅有的意思,表示仅有菊花能在寒霜中盛开。
【小作家起跑线译解】
当秋天的脚步临近,菊花开始盛开,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菊花的瓣儿犹如丝线、蟹爪般精致。它的颜色丰富多彩,包括、白色、红褐色以及红色等。菊花是一个大家族,拥有众多品种。因其耐寒的特性,当寒霜降临后,其他花儿都凋零了,唯有菊花依然绽放。
此段古文通俗易懂,相信读者们都能轻松理解。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索更多关于“菊”的古代文化吧!
追溯古诗中的菊花
先来一起品味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菊花盛开
元稹(唐)
黄巢(唐)的菊花诗,气势磅礴,展现了黄巢渴望成为英雄的壮志。
古人常借物抒怀,而菊花在诗人笔下,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傲霜斗寒的勇士,盛开在秋意渐浓的时节。
陶渊明与菊的不解之缘
陶渊明爱菊成痴,写下了诸多与菊花相关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菊花成为了品行高洁、隐逸之士的象征。
再观《红楼梦》中的咏菊诗篇
林黛玉的《问菊》,展现了她的孤傲与隐逸情怀;而史湘云的《簪菊》,则赞颂了菊花与陶渊明一般的高尚情操与自在洒脱。这两位红楼女子,都借菊花表达了自己的志趣与向往。
菊花与古代习俗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更是秋天的代表。在古代的重阳节,人们有簪菊、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对菊花的喜爱,更是对秋天的独特情感的表达。
现代虽少有酿制菊花酒、制作菊花糕的习俗,但每逢秋天,许多地方仍会举办菊花展。你是否曾有幸观赏过那绚烂多彩的菊花展呢?
关于菊花的古诗文学习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能将今天学到的内容牢记在心,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某种植物的品格生动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