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写字作为语文基本功的重要性,它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更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关键环节。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更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并建立新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这一以人为本,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二、评价原则的解读
1. 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潜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关注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服务师生发展的意识。
2. 科学性原则。祖国的文字代表着的尊严与精神,写好汉字是表现的体现。评价应全面发挥写字育人的功能,关注字的规范、工整与美观,提高学生的素质。
3. 灵活性原则。书法蕴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评价方式应丰富多样,避免僵化。对于一年级的写字评价,应从笔画、大小、结构、字体、卷面等多方面进行。小学写字课堂教学评价应开放,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
三、评价的多个维度
根据课标要求,一年级学生写字评价应包括书写兴趣、习惯及能力等多个方面。书写习惯包括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这需要语文老师长期关注。而书写能力则涉及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等,要求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四、具体的评价意见
在评价中,首先要确保字写正确,遵循笔画、笔顺和结构规范。字不仅要求写端正,还要有一定的速度,且线条要流畅。字的美观与卷面的整洁同样重要。这样的评价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重视并科学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