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乡翻似烂柯人(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翻是什么意思?)

2025-02-0415:35:28综合资讯1

每天都是新的启程,领略一阕优美的诗篇

历史长河中的诗坛巨匠刘禹锡,年少得志,后因遭遇贬谪,半生漂泊,历经风霜。

刘禹锡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就如他《陋室铭》中所描绘的意境:

山不论高低,有仙人居住即显得其名;水不论深浅,有龙潜其中则显灵。这虽是简陋的居室,却因我之德行而芬芳。苔痕绿上台阶,草色青入帘帏。谈笑间有博学之士,往来皆非俗人。

公元815年,刘禹锡曾与好友柳宗元一同被召回朝。但当他们游览玄都观时,见到桃花盛开,刘禹锡借景讽刺新贵:

紫陌红尘中花瓣飘飞,无人不谈赏花归。玄都观里桃树千,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后再次被贬,他并未消沉。14年后再次游览玄都观时,他写下:

庭院广阔半掩于青苔中,桃花落尽菜花盛开。昔日种桃的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就是刘禹锡,一个敢言敢为的诗人,曾被赞为宰相之才,却因推动“永贞革新”而触怒。

尽管遭遇排挤,特别是与朝中宰相武元衡的对立,但他从未屈服。

在众多感伤秋天的诗中,刘禹锡却有独到的见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他的心境开阔,与白居易的交往更是增添了其人生的色彩。

如公元826年,刘禹锡结束长期贬谪生涯重回时,与白居易在扬州重逢。两人的交往不仅是诗歌的交流,更是情感的碰撞。

白居易为刘禹锡接风洗尘时,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而刘禹锡则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应。

此诗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情谊和关怀,更展现了刘禹锡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此后两人同在洛阳任职,晚年更是成为了挚友。他们经常相聚畅饮,吟咏。

白居易作为现实诗人,虽有忧思悲歌。但在与刘禹锡的交往中,其心态也得到了调整。

比如白居易因感慨衰老所写的《咏老赠梦得》,而刘禹锡则以《酬乐天咏老见示》回应。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豁达态度,更是体现了其人生的智慧。

即便在晚年,刘禹锡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明白人生如梦,但更懂得活在当下的意义。他享受生活的过程而非只看重结果。

每个人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点,但重要的是这一路走来的精彩与值得。

读诗就是读人生。读刘禹锡的诗更是读一种通透、豁达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