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言道:“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道出了人类的一种普遍本性。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名利场始终是人们竞相追逐的场所。
英国十九世纪杰出批判现实作家萨克雷的《名利场》为我们描绘了十九世纪英国贵族上层社会的风貌,展现了为名利而展开的激烈角逐。
书中情节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位是出身富贵的爱米丽亚·赛特笠,另一位则是命运多舛的孤儿蓓基·夏泼。
在这,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其中大部分时候,选择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便是出身。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环境。正如爱米丽亚与蓓基一样,一个生于富贵之家,一个则是孤苦伶仃的孤儿。
爱米丽亚生活富足,尽管拥有优越的条件,但她并未变得傲慢无礼。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她成长为一位乖巧、善良的姑娘,对弱小充满同情心,其中也包括蓓基。
相较之下,蓓基的经历则充满了人间疾苦。父母的早逝让她经历了无数磨难。在底层社会的挣扎中,她对上层社会的生活充满渴望。在欲望的驱使下,她逐渐变得善于察言观色、善于编织谎言,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人们常有一些固有观念,比如认为富人不仁,穷人则善良。爱米丽亚和蓓基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对于爱情,爱米丽亚专一执着。成为乔治的妻子后,无论乔治如何变化,她都坚守爱情,不离不弃。即使丈夫离世后,她仍固执地拒绝都宾少佐的示爱。而蓓基则为了跻身上层社会,不择手段地利用美貌和才智欺骗他人。
尽管蓓基的行为令人不齿,但十九世纪那个资本社会名利场中,上流社会早已失去了真正的贵族气质。蓓基只是这个名利场中的一个缩影。
两种不同的人生
与其说爱米丽亚和蓓基的人生差异源于她们的出生,不如说真正决定她们命运的是她们对待人生的态度。贫穷不是堕落的借口,财富也不是人变坏的根源。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品质。
蓓基虽然凭借手段混迹于上层社会一时,最终却被人识破。尽管她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爱情和尊重。爱米丽亚虽曾陷入困境,但她担起了家庭责任,尽心抚养儿子。幸运的是,都宾少佐被她的美貌和善良所吸引,一直照顾着她和家人。
无人是完美的
爱米丽亚善良可爱,但对都宾的拒绝却显得残忍。她不应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付出而不回馈相应的感情。这种爱米丽亚或许略带些许自私和虚荣。
蓓基为名利所驱使而丧失廉耻,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展现出的才华和聪明。为了实现人生目标和梦想,本无可厚非,但蓓基错在选择方法上。再的理由也无法掩盖所犯的错误。
有句话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爱米丽亚和蓓基的故事似乎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