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国迎来大暑节气,这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已然到来。《乙未六月大暑》一诗描绘道:“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即是一年四季的平分,最令人难耐的就是大暑的酷热。那么,大暑究竟有多难熬?为何大暑的炎热胜过小暑?让我们通过全国高温酷热分布图,一探究竟,了解哪里将最为炎热。
全国三分之一地区的大暑时节温度巅峰
大暑,作为夏季的末尾节气,可谓是炎热的极致。《尔雅》有言:“大者,极热之名也。”在大暑期间,全国的平均气温达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高点,高温日数及极端高温频次均居前列,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炎热冠军”。
据统计,从1991年至2020年的数据来看,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区域高温最大值均出现在大暑期间。特别是南方大部分地区,“交蒸”的情况在大暑时节达到顶峰。如江汉、江南以及华南北部等地,一年中的高温极值几乎都集中在大暑。
南方达顶,北方雨季渐启
提及大暑,南方城市的炎热景象尤为突出。像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福州等省会城市,破纪录的高温多数都发生在大暑期间。而在北方,如青海东部、甘肃、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东南部等地,历年来的最大高温值同样也出现在大暑。
此时的大暑,不仅高温、暴雨频发,更是“交蒸”的顶峰时期。南北方的气温如同一口大蒸笼,让人感到闷热难耐。
大暑物候:农耕不辍,生机勃勃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此时节,因气温偏高并时有雨水,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夜晚萤火虫活跃。而土地湿润,也为水稻等喜水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尽管大暑时节酷热难耐,但农业生产却依然繁忙。对于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人们需及时收割早稻并种植晚稻,确保粮食的丰收。这也正如唐诗《悯农》中所描绘的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
大暑习俗:防暑祛湿,静待清风
在大暑这一天,民间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是由金银花、甘草等中草煮成,有着清凉祛暑的功效。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传统习俗。在炎热的夏季里,人们注重“防暑”与“祛湿”,以期在清风的吹拂下,迎接一个健康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