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与威士忌同为谷物蒸馏酒,其内在差异引人好奇。威士忌真的只因橡木桶的熟化而与众不同吗?将白酒存入橡木桶中就能变为威士忌吗?
早期的威士忌酿造并未广泛采用橡木桶熟化,农民在丰收时,采用简单设备以口感欠佳的大麦为原料进行蒸馏,所得烈酒直接饮用。为了改善口感,常加入糖、葡萄酒、白兰地、朗姆酒、果汁、草和香料等添加剂。这主要是为了使这种原始的酒精饮料更易于被接受,满足人们对酒精的需求。
虽然橡木桶的熟化在19世纪末开始普遍应用于威士忌生产,使威士忌口感更为醇厚并赋予其独特风味,但橡木桶并非界定威士忌与白酒差异的关键。其实,二者的区别深藏在风味物质的差异之中。
白酒与威士忌的显著不同,主要源于其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即便将白酒存放在橡木桶中再长时间,也难以转化为威士忌。
白酒独有的风味物质主要是酯类,而威士忌则以醇类为主要风味成分。这构成了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差异。
虽然两者同样以谷物为原料,同样经历发酵与蒸馏过程,但其成分上的差异却显而易见。这是为什么呢?
这背后主要是因为威士忌采用了麦芽酶糖化谷物的方法,形成糖化液后进行液态发酵,仅需酵母参与。而白酒则采用固态发酵法,通过酒曲同时完成糖化和发酵过程。尤其是酒曲的运用,更是白酒风味的秘诀。
传统白酒的大曲含有丰富的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多种有机物,既能糖化又能发酵,并具有生香的作用。尤其在发酵后期,细菌的代谢活动产生的酸与醇结合,生成了白酒特有的酯类物质。
白酒的发酵过程实则是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大曲中的微生物,特别是那些负责生香的细菌,需要在固态基质上才能充分滋生。这样,白酒才得以产生其特征性的酯类风味物质。
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某些白酒不香、不好喝,甚至将其误认为是假酒。例如江小白等小曲白酒,小曲与大曲相比,其微生物和有机物种类相对简单。这类白酒的发酵周期较短,故其风味以醇类物质为主,虽与威士忌风味相似,但未经橡木桶熟化,自然无法达到威士忌的独特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