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缓缓流转,季节的开启了夏秋之间的“此消彼长”。随着时光的推移,夏季的热烈过去,秋季的宁静来临。这种季节的更替虽非一蹴而就,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稳过渡的契机,让我们得以合理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即将变化的气候环境。
立秋,作为我国“四立”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启。在二十四节气中,它具有独特的标志性意义。自古以来,人们视其为传统节日,衍生出诸如啃秋、晒秋、贴秋膘、称体重、祭土地神等多种习俗,以此迎接秋天的到来,也为入秋做好准备。
关于2024年的立秋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节气”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先民们长期观察运行、结合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而定,每15°为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便是立秋。今年,这一时刻定在8月7日8点09分01秒,标志着2024年立秋的准确时刻。
立秋不仅意味着季节的交替,还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人们通过观察立秋时间的早晚,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和民俗谚语,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今年立秋有着独特的特性,伴随着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
好消息是:在农历七月初四立秋,意味着立秋在七月,通常被认为是丰收的预兆。人们发现立秋时间晚一些,可以让农作物在高温和充足的光照下生长得更充分,从而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达到高产。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好消息。
也有三个坏消息需要面对:
其一,“晚立秋”。按照传统的早晚立秋之说,今年为“晚立秋”,预示着立秋后天气可能不会快速凉快下来,仍需承受一段时间的高温酷暑。
其二,“母秋”之说。根据不同的判断方法,今年立秋被归为“母秋”,这可能导致立秋后的气候反复无常,忽冷忽热,给人们的适应带来一定难度。
其三,“秋包伏”。今年末伏与立秋相隔一周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立秋后仍有较长时间处于炎热的高温中。“伏”代表炎热天气需静不宜动,说明暑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后才会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