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又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或《张迁表颂》,为汉代隶书名作。初出土于明初,后几经迁徙,现今保存于贶殿东郎之历代碑刻展室内。此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规格为纵317厘米,横107厘米,共15行,每行42字。
书法爱好者们,您是否在寻找一本入门级的隶书学习资料呢?《张迁碑》高清彩色放大本、著名碑帖繁体旁注隶书书法毛笔字帖等学习用品是您的不二之选。只需币37元,即可购买到这本详尽解读的字帖。
在艺术风格上,《张迁碑》展现了篆隶之间的巧妙融合,其额书“汉故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碑主人张迁,字公方,曾任汤阴县令,韦萌等故吏为纪念其功德而刊石立表。碑阴刻有额中之妙品,三列,上两列各19行,下列3行,风格朴茂端直。
此碑流行版本众多,包括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等。其中,《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辅以篆籀笔意,使整体作品呈现出古拙雄秀的气息。从结体上看,此碑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富于变化。尽管初看似乎显得笨拙,但细细品味,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的美妙之处。
在具体分析《张迁碑》的风格特点时,我们可以从用笔和结构上入手。顶点的写法在《张迁碑》中各不相同,有的凌空而起,有的以小横加强横势,有的则与横搭成一体。横、竖、撇、捺以及折的用笔方法也各具特色。如横的处理富于变化,起笔有方圆、轻重之别;而竖的用笔则多直侧的变化。至于撇和捺的运用更是变化多端。所有这些变化都大大丰富了《张迁碑》的内涵,展现出其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
在学习和临摹《张迁碑》时,我们要细心观察、认真体会这些变化,认识字画的奥妙之趣所在。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入探究其他的隶书作品如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等来拓宽视野并相互借鉴其优点以促进自身隶书水平的提高。
《张迁碑》作为隶书的经典之作值得每一位书法爱好者深入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