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念之情,千变万化。表达思念,方式众多。
现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通讯工具繁多,电话、信息、语音、视频,无一不能迅速传达情感。即便在社交网络上点个赞、留个言,也能让对方感知到自己的心意。
尽管联系的手段如此便捷,却仍有人即使内心万分思念,也选择不轻易联系。
这背后,往往与关系的身份和性质有关。像同学、朋友、恋人等普通关系,可以畅所欲言。但有些关系,如初恋、前任,或是深爱却无法在一起的人,却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这些敏感的关系,让人难以割舍,却又必须保持距离。心中的那个人,难以忘怀。想念之情,让人欲罢不能,却又无法付诸行动。
内心的挣扎在于,没有合适的身份和合适的理由去联系。往事已矣,如今的生活中再无交集。即使联系了,也不知该说些什么,那些深藏心底的话难以启齿,而能说的话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人与人之间,有时会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明明想进一步联系,却因种种原因止步;明明未曾放下,却要装作云淡风轻。这种心情,只能由个人细细品味。
过于在乎一个人时,容易患得患失。总会质疑对方是否也在乎自己。无论是过去的恋人还是现在喜欢的人,过分在乎都会让人变得不自信。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境地,有些人选择默默守候在远处,远远地关注和思念。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思念太过卑微,但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就是贪恋思念一个人的感觉。
感情世界里,既有自信勇敢的人,也有自卑怯懦的人。他们的爱如同星星在群山后的天空中闪烁,不易被发现,却在自己的那片天空默默发光。
因为缺乏足够的信心,担心对方已不在意,所以选择不主动联系。这样的思念成为了一个人的地久天长。
有些人天生被动,即使再在乎一个人,也不愿主动联系。他们默默期待着对方的联系,这多半是性格使然。
一段感情能否长久,性格的相合至关重要。如果其中一方是被动接受型,那么另一方必须是主动付出型,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交往。
如果你天生不喜欢主动,那么你可能会与许多人渐行渐远。但那些始终与你保持联系的人,无疑是真正在乎你的人。
不主动并不代表不会想念。想念一个人时,你会期待对方的主动联系。那种等待的心情既有欢欣也有酸涩。
对于不喜欢主动的人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等待的滋味。他们仿佛为等待而生,有着惊人的耐力,即使是在乎的人也不例外。
想念是感性的,而联系则是理性的决定。有些人想联系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做到;而有些人即使联系了也找不到曾经的感觉。
如果你很想念某人但又不能联系他/她时,试着用其他方式来寄托相思和慰藉灵魂吧。比如听一些歌、写一些字或独自漫步户外等。
最后愿你心中所念之人能随时与你取得联系彼此之间只有温暖与甜蜜没有失望与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