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翻译(兰溪棹歌译文及注释)

2025-02-0509:51:15常识分享0

【创作背景】

戴叔伦在唐德宗建中年间(约公元780年),于东阳(今浙江所属)任令期间,感受到附近兰溪的独特韵味,随后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首诗。

戴叔伦(约732年至789年),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幼公,祖籍润州金坛(现今江苏金坛县)。他才华横溢,少年时期即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广博的学识。其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其擅长描绘隐逸生活,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情怀。

【字词释义】

兰溪:位于婺州(现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又称为兰江,是浙江富春一条重要支流,其源头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棹歌:一种由船夫摇橹时吟唱的民歌。

凉月:形象地指代初月,其清冷的光芒与夜空形成鲜明对比。

越:古代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称呼,现今特指浙江省中部地区。

三日:即三天的时间跨度。

桃花雨:江南地区春天桃花盛开时伴随的细雨,是春天的一道独特风景。

【文化谈薮】

桃花雨的魅力

每年三月,当桃花盛开之时,春雨也会如约而至。这绵绵细雨虽不大,却能持续多日,给人们观赏桃花的机会带来一丝遗憾。然而也正因为这细雨的滋润,使得桃花更加动人,这场雨也便被人们称为“桃花雨”。

【诗中意境】

月挂柳湾之景

一弯新月如眉般悬挂在柳树环绕的湾上空,夜色清凉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景色如画。伴随着春雨连绵三天不绝,溪水迅速上涨。夜深人静之时,鱼儿争抢着新水,纷纷涌向浅滩之上。

【诗词艺术解读】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的艺术韵味

这两句以精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直观感受。首句为诗人抬头仰望所得景象;次句则以俯视的角度描绘出山光水色的倒影。两处比喻的运用——一明一暗——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挂”字巧妙地运用了比拟手法,“看”字则进一步突出了人在景色中的活动。山光水色因人的参与而显得更加灵动与生机勃勃,使兰溪之美更胜似仙境之景。

【诗歌鉴赏】

一首生动的船歌中的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