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的维护与保养过程中,防冻液的地位不可或缺。虽然许多人可能对防冻液的重视度不如发动机油和机油等,但我们今天来详细聊聊它的重要性及长期不更换会带来的后果。
谈到防冻液,我们常有的一个误解是它只具备防冻功能。但实际上,它的全称是防冻冷却液。除了我们熟知的防冻作用外,它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还扮演着夏季止沸的角色。发动机的工作温度通常在90到100度之间,有时甚至更高,而防冻液的沸点高于100度,可以有效为发动机降温。
当前市场上的防冻液主要由水和乙二醇混合而成,并加入多种添加剂如缓蚀剂、消泡剂、着色剂、防霉剂和缓冲剂等。除了冬天的防冻和夏天的止沸功能外,它还具有润滑、蚀、防锈和防溶胀等多重功效。我们应每两年或行驶三、四万公里时更换防冻液。如果不确定,翻阅一下车辆说明书是个好方法,大多数车辆都按照这个周期进行更换。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更换周期可适当调整,但最长不应超过四年。
当防冻液使用一段时间后,乙二醇和水在高温下会生成乙醇,并与缓蚀剂发生反应。如果长时间不更换防冻液,缓蚀剂会逐渐消耗殆尽,导致乙醇对发动机金属机体产生腐蚀。其他添加剂也会逐渐耗尽,使得其、防溶胀等效果减弱。这时,可能会出现水管接头处渗漏、金属水管内出现腐蚀痕迹以及防冻液变稠等现象。更严重的是,水箱可能会因腐蚀而漏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乙二醇浓度随时间推移会降低,这会导致防冻液的冰点上升,冷却效果下降。
在更换防冻液时,建议选择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产品。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防冻液所含化学成分可能不同,混合使用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功能。虽然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临时用水代替防冻液是可行的,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水垢的生成和不易清洗的问题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不良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正规的防冻液。
在更换防冻液时,务必确保将旧的防冻液全部排放干净,并对冷却系统内部进行彻底清洗,以清除内部的锈蚀、水垢和其他沉淀物。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的防冻液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