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邂逅了宋词的绝美,一瞥间仿佛穿越千年。
三言两语,情深似海;四六对仗,流转千年芳华。
风入松之韵,听风听雨的清明,吴文英笔下的柔情与哀思。
在清明的细雨与呼啸风声中,愁绪如花铭般被悄然埋藏。
楼前那片绿荫,依稀记得分别时的路,一丝柳条,满载着柔情与回忆。
在春寒中独酌,梦回交加,啼莺声中透露着忧伤。
每日清扫西园林亭,只为再次欣赏那初晴的阳光。
黄蜂频频扑向旧时的秋千索,那里还留有她纤手握过的香气。
内心惆怅,双鸳未归,幽静的石阶上苔藓悄然生长。
在这孤寂中,唯有风与雨的声响相伴,独自度过了这个清冷而又孤独的节日。
分离的路途生出的绿暗中,藏匿着词人深深的哀愁与怀念。
料峭春寒之中,醉意与梦境交织,却被清晨的莺啼惊醒。
经常清扫曾经共赏美景的西园,只因依旧怀念那日出时分的景色。
吴文英,一位以情意绵密、笔触娟雅著称的词人。
他的《风入松》,是西园怀人之作,也是伤春之作。
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评价此词为“思忆旧人之作”。西园与词人曾经的妾室有关联,是他们曾经的居所,也是他们分手的地方。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呈现出一幅清明时节的凄美画卷。
词中的“听风听雨”奠定了全词的哀婉基调,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连绵细雨与呼啸冷风的穿越时空而来。
"过清明"三字巧妙地将节日的凄清与词人内心的孤寂结合在一起。
词中对落花、孤灯、寒烟等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哀愁的氛围。
吴文英用词精炼且富有意境,每一句都如水墨画般展现出深情与才情。
读完这首词,我深感吴文英对情感的细腻把握和对景物的生动描绘,令人动容。
此词不仅是对清明时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体悟。
它让我们在品味中领悟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