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账务治理(其他应收款的精细管理)
在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中,其他应收款作为重要的收支科目,对于确保资金流向的清晰和准确至关重要。它涵盖了除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外的其他各类应收、暂付款项。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往往显得杂乱无章,有时甚至藏匿了某些不法经济活动。对此,本文将详细解析其他应收款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检查方法。
常见问题概览:
问题一:借方余额过大。这主要表现在职工预借差旅费、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核算中。当借方余额长时间过大且不及时处理时,可能会导致实际业务内容模糊,长期挂账。
问题二:非法列支成本费用。单位常常将一些不合法的费用支出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无合法等报销凭据的支出。这可能是为了平衡年度收支,暂将费用挂靠在往来账户“其他应收款”中,成为一种调节利润的手段。
问题三:逃避监管或形成小金库。部分单位的“其他应收款”科目出现贷方余额的异常情况,可能是为了隐匿非税收入、逃避财政监管或形成小金库。
问题四:不真实、不合法的经济业务。在“其他应收款”中存在一些虚假票据套取现金、转移资金对外投资等不真实、不合法的经济业务。
针对上述问题,财务检查对策如下:
对策一:全面检查与测试。对其他应收款的明细账和总账进行全面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检查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是否属于该科目范围,是否存在错划科目的情况。
对策二: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测试其他应收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授权审批制度、职责分离制度以及备用金借款审批制度等,以发现核算或审批的漏洞,并增加相关流程的检查力度。
对策三:重点追查与查证。对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项进行追查,了解其业务内容及实质。对重点关注的业务相关事项进行落实查证,如约谈相关人员、查阅合同、协议等相关文件或相关业务单据等。
关于长期应收款的平账问题:
要明确凭票入账并不等于找替票入账。会计人员在面对无法取得合法的费用时,不应寻求非法替票报销,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没有也可以入账。如果费用确实发生且无法取得,可以以收据、小票等作为证据入账。但需注意,这部分费用可能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
对于无法证实费用真实发生的情形,企业可能面临被认定偷逃个税的风险。在做账时要谨慎处理。
计提坏账也是一种处理方式。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借款,可以按照会计计提坏账准备。但需注意,计提的坏账不一定能得到税务的认可,汇算清缴时需做调整。
最后要特别提及的是股东大额借款问题。股东从公司拿走大额资金是敏感行为,需谨慎处理。如无法当年归还且不能证明用于生产经营的,可能被税务视作分红,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应规范股东借款行为,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