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唐诗坛上,有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刘白”。他就是刘禹锡。他与柳宗元情同知己,他们的友情如“归目并随回雁行归,愁肠正遇断猿时”。
他在巴山楚水间留下了《竹枝词》,在贬居江湘时与元稹唱和,以道义互相勉励。他与名臣令狐楚的唱和诗歌多达六十余首。他的朋友圈如他在《陋室铭》中所描述的那样,是“谈笑有鸿儒”。韩愈、柳宗元、李德裕、牛僧孺、裴度、元稹、白居易等文化名流都与他有交集。
刘禹锡的诗歌注重艺术创新,他的作品意境优美,辞采华美,流畅自然。他以“境生于象外”及“片言可以明百意”的论诗主张为指导,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就出自他的手笔,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
南京的乌衣巷也因他的诗句而被人们熟知。他在游览南京时,在乌衣巷前写下了怀古的诗作《乌衣巷》。白居易读后赞叹不已,由此可见这首诗的影响力。
乌衣巷位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因春秋时代吴国的乌衣营驻扎在此处而得名。东晋时代,乌衣巷曾是江东士族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居住的地方。如今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不再,但草长花开,却给人以盎然的春意。
诗人用“野草花”这一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突出朱雀桥今日的荒凉冷落。而乌衣巷口的夕阳余晖,更是点出了具体的时间。这些昔日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回巢是燕子的习性,但今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已不是昔日王谢家的燕子。诗人的用意在于通过燕子作为候鸟的习性,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历史的想象。如今乌衣巷已不再是昔日的繁华之地,但在这里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丝温暖的生活气息。
时光会消弭一切富贵功名,唯有生命的印记和人的情感是真实而永恒的。刘禹锡的《乌衣巷》不仅描绘了乌衣巷的现状和过去,更表达了他对生命印记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自然流畅,读来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