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人能体验到的情感其实寥寥无几。如同细水长流的生活里,往往透露出平静无波的气息。此刻是过往的复制,未来是当下的延伸。情感的波动偶尔涌上心头,这种深沉的感触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它仿佛与我们的距离遥不可及。其实,围绕着我们的不过是日常琐事,就如同那炊烟袅袅中的一饭一蔬。正是这些细小的片段,串成了我们生命的脉络,在岁月的微风中悠然舞动。
在我们家乡的那片土地上,有一棵古老的皂角树。它的存在年代已无法考证,它的身影伴随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也被村里人围绕并敬仰着,成为所谓的“村树”。村中老辈常言,它守护着整个村庄,象征着村民们的保护神。虽然其中带有一些色彩的传言,但它确实成为了多代村民情感的见证。当我还是个孩童时,我常坐在那棵大树下,听隔壁的大伯诉说他年轻时的故事,那时的我听得津津有味。但遗憾的是,大伯几年前因病离世了。他患的是老年症,有一天他迷失了回家的路,被发现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或许在他最后的记忆里,那棵皂角树是他曾经来过的唯一标记。
那棵老树虽然无法诉说它的过往经历,但村民们却在它的四季轮回中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仿佛成为了树的根茎、新芽、花朵、绿叶、果实和落叶。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成那棵树的独白——这是它参与村民们生活的方式。
对一棵老树的尊重不仅仅是对它的尊重,更是对村庄历史的敬仰,是对村庄生命脉络的铭记。忘却或许会令某些时刻变得淡漠无依,但却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轻浮而无根。
记得两年前我回到老家时,偶然发现了一本村史书。书中记载了村庄的点点滴滴和家族的脉络关系。令我惊讶的是,书中居然也有那棵老树的记载。这让我想起了那位已年迈的裁缝师傅。他曾经是村里忙碌的身影,手脚麻利地为人量体裁衣。他的妻子和他在缝纫机前辛勤工作,为我们制作新衣裤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然而岁月如梭,如今他已不再做裁缝生意多年。他的妻子也因病半瘫在床。而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裁缝却为村史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无法想象他平静的面孔下还隐藏着多少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