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流传久远,却少有人深入挖掘其中的奥秘。
初次品读,可能觉得“鸡犬”二字显得颇为奇怪,似乎与接下来的词语无任何明显的联系。不过在网络上许多对这副对联有兴趣的人对此多有误解,实际上稍加琢磨,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不信,请看下面的解析。
如竹叶般细腻的鸡爪印在雪地
如梅花般精美的犬爪印在雪中
由此可见,首句的鸡犬与后句的竹叶、梅花紧密相关。形象地描述了鸡和狗在铺满霜的桥面上行走时,其爪印如诗如画。
据说有一日雪后,陈经邦与妻子外出游玩至菜溪(福建莆田仙游县的一处地名)。在乡间漫步时,他们发现鸡和狗已经提前出来觅食,在雪地上留下了清晰的爪印。
陈经邦由此得到了灵感,稍作调整,创作出了这副对联:“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要应对这样的对联,我认为首先要把握住这个关键的关联点。否则,就失去了其独特的韵味和灵魂。
这副对联的妙处还在于:
鸡和狗都是寻常百姓家中的常见家禽和家畜。它们同时出现在这副对联中,并不显得生硬或刻意组合,反而显得十分生活化。很多与鸡犬搭配的成语如“鸡犬相闻”、“鸡鸣犬吠”等,都展现了鸡和狗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对联中的梅和竹都是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象征。这副对联不仅生动自然地描绘了生活场景,还融入了文学气息。
刚刚讲述了这副对联的故事部分。实际上,还有一段故事尚未讲述。
当陈经邦苦思冥想这副对联的下联时,他走到“龟蛇相会”的景观处时触景生情,吟出了下联“龟蛇浮水面,两样玉带荷包”。然而他的夫人笑他才思枯竭,连“荷包”这样的女性物品也用在了对联中。陈经邦则笑答:“唐诗中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以女人常用的‘剪刀’为喻尚能千古流传,为何‘荷包’不能?”果真如山水入画般,每个景致都能化为诗篇!“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龟蛇浮水面,两样玉带荷包”因此传为文坛佳话。
虽然陈经邦的回应或许有些牵强附会,但这也为故事增添了几分趣味。不过相较于春风以剪刀喻柳叶的新奇与灵动,“荷包”这一词用在句中却显得略显直白和平淡。
在比较上下联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玉带荷包”与上联的“梅花竹叶”在意境和文学色彩上有所差距。若要寻找一个与上联相匹配的下联,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