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谓】: 沆瀣相依
【成语音译】: hàng-xiè-yī-qì
【成语释义】:沆瀣,源于唐时崔沆与崔瀣之关系,今喻为具有不良风气之人互相依附、结合。
【成语出处】:据传,在宋代的《南部新书》中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主考官崔沆选录了崔瀣为榜上之才,当时的人们便戏称他们二人是“沆瀣相依”。
解释拓展:昔日唐朝科举之时,主考官崔沆与其考生崔瀣,在科举选拔中似有特殊联系,引得外界纷纷议论。二者如同夜间的水气相互连接,相依相伴。其情状犹如乱舞、鼠辈为伍的情境。
【成语用法范例】:世道沧桑,总有那般人等臭味相投,结营私,他们沆瀣相依,对百姓的安宁构成极大威胁。
【近义词】:同流合污、朋为奸、猫鼠同眠等。
【反义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等。
【成语故事新编】:
在唐风盛行的时代,科举考试成为了众多读书人的梦想。乾符二年,长安城内热闹非凡,众多学子齐聚一堂,争夺那宝贵的功名。其中一位才子名为崔瀣,才学非凡。
此时的主考官名叫崔沆,连续几天辛苦阅卷后,眼前出现了一卷特殊的文章。这篇名为崔瀣的文章令他眼前一亮,赞不绝口。当榜单公布时,众人围观之下,崔瀣的名字赫然在列。按照惯例,科举考试中取得成绩的人均要向主考官致敬。
随着两道身影——崔瀣和崔沆的出现,场上一片哗然。因为他们的名字中的“沆瀣”二字在中文里象征着夜间的水气、雾露。此情此景中,人们不禁将这两字与他们二人联系起来,戏谑地称他们为“沆瀣相依”。
虽然起初只是众人的调侃和玩笑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有了一些的质疑和传闻。说崔瀣能得是得益于与主考官的特殊关系。渐渐地,“沆瀣相依”的比喻便从玩笑变成了贬义之词。
【成语接龙】:沆瀣相依 → 依依不舍 → 舍生取义 → 义不容辞 → 辞旧迎新 → 新奇有趣 → 趣闻轶事 → 事在人为 → 为人师表 → 表里如一 → 一马当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