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全球被细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经度,北京位于东八区。要计算地方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 计算经度差:首先找出两地间的经度差异,进行相减计算。
- 经度与时间关系:每1°经度对应4分钟的时间差。
- 东加西减原则:计算东边地区时间时使用加法,西边地区则使用减法。
例如,北京的经度为116°E,当前时间为12:00;武汉的经度为114°E,位于北京的西边。那么此时武汉的地方时计算为:12:00减去(116°E减去114°E)乘以4分钟,结果为11:52。
参考图1: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 二、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
在不同季节中,太阳的日出和日落方向会有所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观察点A的方位如下:N代表北,S代表南,W代表西,E代表东。各季节的太阳日出日落方向为:
-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从正起,正西落下。
- 夏半年(从春分到秋分):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 冬半年(从秋分到春分):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图2展示了北半球日出日落的方位。
例题解析及答案
答案选项:D、B
详细解析:(略)
- 三、极昼极夜现象解析
极昼极夜的出现与太阳直射点的周期紧密相关,这在地理学考试中经常被考察。关于极昼极夜的分布及计算有如下规律:
-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附近会出现极昼。
-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附近则出现极昼。
-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北部地区出现极昼;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在计算极昼极夜的时间时,应以夏至(6月22日)或冬至(12月22日)作为“对称点”。例如,北极圈内某地在6月1日出现极昼,通过以夏至为对称点进行计算,可得出该地极昼的总时长为42天左右。
图4展示了极昼极夜现象的更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