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此议题,业界普遍认为,若以科技公司常用的PE估值法来计算,华为2023年的预计净利润达到900多亿币,采用30倍PE最高估值计算,其市值可望高达2.7万亿币。
为了进一步佐证这一观点,不少人以苹果公司为例,其2023财年净利润为970亿美元,当前市值达2.9万亿美元,这正契合了30倍PE的估值模型。
但须知,这种估值方式仅适用于那些业务已趋稳定且增长潜力接近天花板的成熟企业。
苹果公司作为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其稳定的发展态势与有限的增长空间使其得以适用此方法。对于其他仍在高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而言,这一估值方式或许显得过于保守。
如亚马逊,尽管长期亏损,但其强大的云计算业务推动了其市值飙升至1.55万亿美元。若单纯以PE估值法衡量,其市值似乎为负数,但这显然忽略了其业务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再如特斯拉,尽管曾连续多年亏损,但自2021年开始实现大规模盈利后,其市值已远超按PE估值法得出的结果。此例再次凸显了单纯依靠PE估值法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某些高科技企业的真实价值。
华为作为业界翘楚,在多个业务领域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电信设备、网络设备到芯片设计及消费者业务,每一项业务都有能力与顶尖科技企业一较高下。这些业务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以华为的电信设备业务为例,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高达31%,远超诺基亚和爱立信。以此估算,仅此一项业务的估值就至少达到500亿美元起跳。
华为在网络设备、芯片设计及汽车业务等方面也均有显著表现和巨大潜力。若综合考虑这些业务,华为的整体估值将远超按PE估值法得出的结果。
回顾历史,当华为手机在2019年问鼎世界之巅时,就有机构预测华为的估值约为1.3万亿美元。这一预测得到了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认可。
那么,您认为华为现阶段的合理估值范围应是多少呢?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远超我们的预期,因此上述的任何估值都可能是保守的。我们期待着华为在未来继续展现其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