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高考落幕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古典文化的比重再次增加。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目聚焦于对历史人物如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感悟,这无疑激发了考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杜甫的诗作登上了天津卷的高考作文题目,而王昌龄的诗篇也成为了全国二卷的作文命题,这些事实都让热爱诗词的人们深感欣慰。传统文化正受到空前的重视。
对于高出现的古诗,或许有人会觉得它们过于简单,从小学开始便开始背诵古诗,经过十二年的积累,能全文背诵的诗歌数量已相当可观。单纯的背诵是否就等同于真正的理解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从近几年大热的文化类节目《诗词》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在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大多数选手能够流利地背诵许多诗句,但对于诗中深层次的含义和背景却知之甚少。例如,对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许多人对诗中描述的情景和意境并不十分清楚。这一细节反映出,我们在背诵诗歌时,往往只注重了表面的文字,而忽视了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以《早发白帝城》为例,这首诗不仅是一段美丽的文字游戏,更蕴含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诗中描述的江陵目的地,其实与李白的生平经历紧密相连。了解李白的生平,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诗中所体现的乐观精神和对生活的态度,也是我们现代人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应该改变以往仅仅追求背诵而忽视理解的读书方式。诗歌并不是无用的装饰品,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感悟生活。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早发白帝城》这样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小学生必背的诗作,更是我们一生都应当反复品读和理解的佳作。
在《诗词》这样的节目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诗句,更能够从中领悟到诗人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这些题目虽然简单,但却能够触动人心。愿我们在读诗时,不仅能够记住字句,更能读懂诗中的真意,让诗歌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