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经营治理过程中,管理者常会不自觉地踏入一些误区。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过于自信或是偏听偏信。
不少管理者倾向于保持高姿态,他们过度自信,认为自己无往而不胜。这种心态使他们难以接受他人的忠告和建议。另有一些管理者则对他人心存疑虑,只信任少数特定的人或自己的判断。这些行为习惯往往导致管理者与内部实际情况脱节,容易被人误导,甚至在失败时也难以看正的原因。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的实际情况,避免被误导,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两千多年前,鬼谷子在他的著作《鬼谷子·符言》中便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鬼谷子·符言》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所不见;以天下之耳听,则无所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则无所不知。”这段话的意思是,眼睛要明亮以观察事物,耳朵要灵敏以听取信息,心智要智慧以思考问题。借助全天下人的视角、听觉和思考能力,我们便能洞察一切,无所不知。
将这段话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即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他需要敏感地捕捉到各种信息,不论是可见的、耳朵可听的,还是心中可思的。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我们明察秋毫、洞悉真相的关键。否则,就可能陷入信息盲区,如同一对夫妻中,丈夫沉迷游戏而妻子未及时察觉的情景。
管理者还需摒弃固执己见、盲目自信和偏听偏信的陋习。应鼓励团队成员分享他们的见解和想法,因为这不仅能拓宽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当视自己为一个协调者而非独断独行的决策者。他应当拥有多个“耳朵”、“眼睛”和“大脑”,以更全面地了解内外的动态。
尤其要警惕陷入偏听偏信的陷阱。一些管理者会形成小圈子,只关注圈内人的意见而忽视外部信息。这样做会使得管理者无法全面了解情况,并可能被圈内某些人的片面信息所蒙蔽。正如历史上的明英宗因偏信太监王振而导致土木之变的教训一样,管理者应时刻保持警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鬼谷子·符言篇》中的另一主题——《管理者之德》。